暨南大學簡介

“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篇:“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政府創辦的華僑學府,是國務院僑辦、教育部、廣東省共建的“211工程”重點綜合性大學,直屬國務院僑辦領導。

“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學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創立于南京的暨南學堂。後遷至上海,1927年更名爲國立暨南大學。抗日戰争期間,遷址福建建陽。1946年遷回上海,1949年8月合開於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等高校。新中國成立後,暨南大學於1958年在廣州重建,“文革”期間一度停辦,1978年在廣州複辦。改革開放後,學校快速發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學成爲全國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2011年4月,國務院僑辦、教育部、廣東省政府簽署共建暨南大學協議。2015年6月,學校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的暨南大學,恪守“忠信篤敬”之校訓,注重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培養造就人才。學校積極貫徹“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建校至今,共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7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各類人才30餘萬人,堪稱桃李滿天下。

作爲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暨南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國首批試行學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綜合性大學裏開辦醫學院的大學,最早設立華僑華人問題研究機構的大學,最早創設商科的大學……

目前,學校學科齊全,文理工醫兼備,設有37個學院和研究生院,有62個系,十餘個直屬研究院(所);有本科專業9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5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别24種;有博士後流動站1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近年來,在師生的努力下,學校學科建設和實力明顯提升。目前,學校有國家二級重點學科4個、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個、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0個、廣東省二級學科重點學科4個。學校的工程學、化學、臨床醫學、藥理與毒理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農業科學7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排名中,我校7個一級學科上榜,其中應用經濟學、新聞傳播學、中藥學並列全國第五,中國語言文學、統計學並列全國第八,基礎醫學列第十一,光學工程列第十四。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優化,有專任教師221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長江學者”14人,“千人計劃”專家15人,“傑青”獲得者18人,“珠江學者”36人,教授646人,副教授838人,博士生導師623人,碩士生導師1259人。

學校的辦學影響日益擴大,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已經成爲海外華裔及港澳台地區學生報考深造首選的熱門高校,也是國内規模最大的港澳台僑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卓越教育”國家級培養項目3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9項,國家級精品類課程20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

截至2017年9月,在校各類學生56,001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6,254人,研究生10,5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65人、碩士研究生9,090人)。來自127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校華僑、港澳台和外國留學生13,909人,高居全國第一。

學校科研實力逐步增強,現設有國家部省級科研平台79個。科研成果碩果累累,學校近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SCI等權威索引收錄的國際論文數量持續增長;2011-2016年,學校共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7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2項,獲得第六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0項,第七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8項,在《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發表論文8篇。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國際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288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機構簽訂了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招生院校,在全球66個國家設立106個招生報名點,設有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院,獲教育部批準招生的暨南大學伯明翰大學聯合學院2017年正式開學,在校外國留學生4063人,其中本科生1737人,研究生262人。學校學風濃郁,人才輩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門等地較爲集中。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李岚清,著名僑領、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李光前,前泰國議會主席、副總理許敦茂,中國兩院院士譚其骧、鄧錫銘、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陳鎮和(華僑)、符保盧、符克(華僑),以及近年來内地和港澳台地區許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 是暨南大學不同時期的傑出校友。

學校在廣州、深圳、珠海三地設有五個校區,校本部在廣州市石牌。校園占地總面積212.14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57.37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40.17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藏書338.7萬冊。學校設有20所附屬醫院,其中三甲醫院8所。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肩負着爲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地區培養人才光榮使命的暨南大學更加任重道遠。在新的世紀,全體暨南人將繼續堅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弘揚“忠信篤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堅持“質量是生命、創新是靈魂”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大力實施“僑校+名校”的發展戰略,爲建設國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

更新日期:2017年11月3日